壓力中堅信迎光明 港法輪功案主角親述始末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03 月 12 日訊】2002年,香港發生著名的「楊美雲案」,案件的當事人從被政府誣告到洗脫罪名,再成為保障港人表達自由的著名人權案例。這段歷程也是香港法輪功學員在中共打壓21年以來,堅持講清迫害真相的寫照。19年過去了,來聽聽當事人之一的楊美雲,怎麼說 。
2002年3月14日,包括四名瑞士人在內的16名法輪功學員在香港中聯辦大樓外的街邊進行和平請願,卻被警方非法抓捕並誣告阻街。警方粗暴對待在場的請願者,出庭時卻反稱法輪功學員襲警。楊美雲當時是第一個被抬上警車,送往警署的法輪功學員。
香港法輪功學員 楊美雲:「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你們(警察)要抓我?他們就說,因為你(個子小)最容易抓啊,一拉,我就知道了,我一直看著他們,說你們是不對的,我們是合法的,我們是和平請願,我們不是示威,我們是請願。」「請願的時候,我們是很平和,和平理性地去做,完全是一個平時我們在任何的場合,我們法輪功學員每一個人,都給人家的感覺是和平,理性。」
02年8月,西區裁判法院裁定,阻街及襲警等7項罪名成立並判罰款,引發國際社會強烈關注香港的言論和集會自由,歷經3年上訴,05年在終審法院逆轉勝訴。法輪功案在香港,普遍被稱為「楊美雲案」,被認為意義重大,2013年更被引用在港府律政司的《檢控守則》當中,成為保障港人言論、表達、請願自由的法律依據。
香港法輪功學員 楊美雲:「贏了官司之後,是可以給我們和平去請願,以前是不給的,哪裡都不准的。」「這個案件判得很對,他(法官)就說,當這個人,這個團體或者什麼,是用合理的和平性的方式去示威,他們沒有侵犯他人,互讓互忍,大家去做的時候,沒有阻礙到別人的話,這個憲法(基本法)是賦予了這個權利的。」
19年後的今天,香港在國安法壟罩下環境更為艱鉅,法輪功學員仍堅持不懈地在街頭派報、發真相資料,楊美雲說,做人最重要是對得起自己的良知,修真、善、忍沒有錯,她會堅持信念,繼續和平反迫害。如果每個人都發揮善的力量,一定能在壓力中迎來光明。
新唐人記者 梁珍 張芃 香港報導
相關新聞
-
媒體報導法輪功撤離 香港法輪佛學會:假新聞
2021-08-13 18:50:55週三,一個假冒「香港法輪大法學會」的社交媒體帳號,散布假消息,稱「香港法輪功學員決定撤出香港」。對此,香港法輪大法學會公開闢謠,強調法輪功沒有撤出香港的打算。
-
流亡英國被誣衊成造謠者 港831親歷者述真相
2021-09-09 14:04:16今年是「8.31」香港地鐵太子站警暴事件兩周年,流亡英國的王茂俊是事件受害者之一,831當天他在倫敦發起公開悼念集會,約有2,000人參加,日前他接受本台專訪表示,他會堅持尋找8·31事件的真相。
-
港人出走潮發酵?新學年港小學減班逾一成
2021-09-10 13:42:42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有經濟實力的人口大量外移,儘管港府矢口否認有移民潮出現,但新學年剛開學,全港的中小學 學生數量,比上年度,流失了近1.8萬人,小一新生縮班幅度,更超過一成。
-
被國安約談跟監 港民調學者鍾劍華離港赴英
2022-04-28 15:38:47香港著名學者、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 鍾劍華日前宣布已經離開香港。他在抵達英國後第一時間接受本台專訪,談到他此刻的心情。
-
反送中電影入圍2項金馬 《少年》預告片:香港不能公映
2021-10-12 22:39:49帶您看到,以2019年香港反送中為背景,由港人任俠與林森共同執導的電影《少年》,入圍了這次金馬獎最佳新導演以及剪輯兩個獎項,在11日釋出了2分半的最新預告片,不過本應交代的上映日期,卻只能以字幕「香港不能公映」,在影片最後發出無聲抗議。
-
香港特首林鄭 曾說無意訪美 今爆簽證被拒
2021-11-17 09:04:26歡迎回來,去年8月美國宣布,制裁包括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內的11名中港官員。而去年還聲稱「不嚮往去美國」的林鄭,16日疑似說溜嘴,爆出自己申請美國簽證,遭到拒絕。
-
何韻詩追尋香港民主站前線!台灣朝野齊撐港聲援
2021-12-29 21:42:28何韻詩及立場新聞高層,今天清晨遭到香港警察逮捕,再次打壓香港媒體,引發國際關注。台灣朝野跨黨派立委、議員,及多位藝人紛紛發聲表態,聲援何韻詩,並呼籲台灣人要持續關注。執政的民進黨也發聲明,表達最嚴厲的譴責,認為這是中共當局持續公然撕毀一國兩制承諾、扼殺香港民主自由的作為。
-
國安法下奔他鄉 港青:中共抹煞了我們的未來
2022-07-01 22:11:322019年中,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後,隔年7月1日,中共推出了《香港國安法》,進一步侵蝕香港的民主自由。許多抗爭者不得不離開,奔赴他鄉,一位逃到了加拿大的香港女孩說,25年後的香港,年輕人已經看不到未來。中共抹煞了他們的未來。
-
林鄭冷回香港移民潮 澳門「愛國者」投票創新低
2021-09-14 08:52:06歡迎回來,香港版國安法實施之後,引爆香港移民潮,創2002年以來新高。對於香港移民潮,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聽說不少香港人到海外之後很淒涼。對此,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批評林鄭月娥,認為林鄭月娥自己應該要思考,為什麼香港在她的領導下,有這麼多人移民離開香港。
-
中共信用破產 習近平七一赴港「一國兩制」講20次
2022-07-01 14:03:08今年7月1日,是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偕同夫人彭麗媛,今天早上再次由深圳搭乘高鐵抵達香港,出席香港新任特首李家超的宣誓就職典禮。習近平擔任李家超的監誓人,在習近平的30分鐘演說中,全文共提到20次「一國兩制」,聲稱必須落實「愛國者治港」,而台下港府官員全部戴著N95口罩。會場外的街道冷清,駐有大批軍裝及便衣警員清場戒備,媒體記者雨傘都不能帶進會場。
-
90歲陳日君被捕 中共為何害怕一位高齡主教?
2022-05-12 22:11:57香港國安處11日,以違反香港國安法為由,逮捕5名「612人道基金會」的信託人,其中,也包括高齡90歲的天主教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有分析指出,他被中共視為威脅,是因為他不受中共影響,而且鼓舞人心的力量非常大。
-
香港七一移交25週年 外資富豪加速離港
2022-07-01 16:36:00香港過去擁有「東方之珠」稱號,不過近三年,香港政經環境巨變,經過港版國安法、疫情防控等接連打擊,如今香港經濟是黯然失色,根據投資諮詢公司數據,多達3000位百萬美元以上高資產人士,今年將撤出香港,不少外商企業對中共介入下的香港經濟,抱持悲觀。
-
ESPN批籃網老闆蔡崇信:支持中共極權
2022-04-16 21:22:39美國運動界的權威媒體ESPN發表調查報導,揭露美國NBA籃網隊老闆蔡崇信,腳踏兩條船的真面目,一方面在美國高喊社會正義,一方面支持中共的專制獨裁政策。ESPN刊出報導,稱在中國賺進數十億美元的台裔加拿大籍富豪蔡崇信,是美國體壇與商業界向中共低頭的代表人物。舉出蔡崇信擁護香港國安法,他認為「香港民主人士爭取自由」是西方世界營造的假象。而蔡崇信主管的阿里巴巴集團,大手筆投資了曠視科技、商湯科技,這些公司開發的人臉辨識系統與AI技術,被認為是中共監控新疆維吾爾族人的主要工具,已被美國政府商務部列入黑名單。
-
港交中共25年政經環境巨變 外資富豪加速撤離
2022-07-01 22:06:41香港過去曾擁有「東方之珠」稱號,不過近三年,香港政經環境巨變,經過港版國安法、疫情防控等接連打擊後,香港經濟黯然失色,投資諮詢公司預估,有多達三千位,百萬美元以上高資產的人士,今年將撤出香港,不少外商企業對中共治下的香港經濟,抱持悲觀態度。
-
港主權移交25年 英相:中共不守承諾 英未棄港
2022-07-01 11:41:56今天是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英國首相強生表示,中國不守承諾,沒有根據中英達成的協議尊重「一國兩制」安排。強生說,英國將盡己所能,讓北京遵守25年前就香港民主權利所許下的承諾。
-
香港主權移交週年 英美澳斥中共違反承諾
2022-07-01 13:13:12香港主權移交25周年,英國首相強生錄製影片,批評中共並未遵守「一國兩制」的承諾,英國也「不會放棄香港」,將竭盡所能讓北京信守香港民主權利的承諾。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發聲明感慨表示,50年不變的承諾才走一半,北京與香港當局就破壞了人民的民主參與,與基本自由。
-
強迫宣誓效忠 香港公立醫護掀離職潮
2021-12-04 21:07:51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年多來,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離職率,較往年分別增加了19.5%及15.5%。港府年初宣布,將擴大公職人員宣誓之後,更是讓許多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感到灰心,香港前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已經請辭醫務委員會職務,離開香港,前往英國繼續從事醫療工作。日前她接受專訪,談到選擇離港的心情。
-
歐洲議會通過決議譴責逮捕陳日君 中共跳腳
2022-07-09 17:52:36歐洲議會7日通過一項有關香港的決議,譴責港府逮捕著名的天主教榮休樞機主教陳日君和其他4名民主派人士,並敦促中國撤銷港區國安法,重新承諾維護香港基本法。北京對此表達了強烈不滿。
-
港國安法沒收台產?陸委會回應 立委促國際同進退
2021-11-15 13:27:07「港版國安法」去年7月施行後,「一國兩制」名存實亡。平面媒體報導稱,台灣官方擔心,中華民國在香港的國有財產,未來恐怕被中共羅織入罪之下沒收。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周一(15日)在立法院回應。
-
港府強推APP「安心出行」 港人買專用手機避監控
2021-11-02 13:08:19香港政府11月1日開始,強制市民進入政府大樓等特定場所,必須安裝名為「安心出行」的手機應用程式,記錄個人去向。雖然港府曾表示「安心出行」僅用於防疫用途,不會用來監控市民的行動,不過,仍有不少民眾擔心個人隱私外洩,拒絕安裝或是購買專門手機用於「安心出行」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