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因中國人口益減 影響力印度將取而代之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 估計中國自2021年後,人口將年均減少1.1%,而印度人口可望在未來10年內超過中國,如此影響力可能會轉移至印度等他國。示意圖。(圖/新聞合成圖)
【新唐人亞太台 2022 年 06 月 21 日訊】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儘管預測稱本世紀將是中國世紀,但估計中國自2021年後,人口將年均減少1.1%,而印度人口可望在未來10年內超過中國,如此影響力可能會轉移至印度等他國。
報導說,中國是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全球占比超過1/6,經歷40年驚人增長,從6億6000萬膨脹至14億,但預計今年開始從增轉減,而且是1959年至1961年「大饑荒」以來首次下降。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1年中國人口僅增長48萬,創歷史新低,與10年前常見動輒成長約800萬只是零頭。
固然因嚴格的清零防疫措施影響年輕人生育的意願導致出生率降,但在此之前,中國出生率趨緩的情況已持續多年。
1980年代末,中國總生育率達2.6(婦女生育孩子的數目),遠高於取代死亡所需的2.1,1994年以來,這個數字徘徊於1.6至1.7之間,2020年下滑至1.3,2021年僅1.15。
中國當局在2016年已放棄一胎化政策,甚至去年頒布措施獎勵生三胎,但成效並不顯著,因歐美先進國家如澳洲和美國的生育率維持在1.6,邁向高齡化社會的日本則是1.3。
當局在生育政策做多仍難以激勵中國婦女生養,普遍看法是小家庭成為社會主流趨勢,物價居高不下還有晚婚等,都是抑制生育率的原因,而一胎化政策導致中國育齡婦女少於預期,更是造成中國人口不增反減的關鍵。
統計顯示,1980年以來因雙親只能生一胎,重男輕女的觀念作祟,多數家庭基於傳宗接代考量只選擇要男孩,於是男嬰和女嬰的比例失衡至120比100,有些省份甚至達130比100,而全球多數國家維持在106比100。
上海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小組預估,2021年以後,中國人口將以年均1.1%的速度下降,到2100年,中國人口將降至5億8700萬,不到現在的一半,如此將對於中國經濟產生嚴峻影響。
因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2014年達到峰值,預計2100年將減至低於峰值的1/3,於此同時,65歲以上高齡老人將繼續攀升,並且約莫於2080年超過勞動年齡人口。
也就是說,目前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需贍養20名老人,到2100年,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必須贍養高達120名老人,除非大幅提高生育率,否則經濟成長勢必放緩。
況且過去中國經濟榮景相當程度靠著人口紅利支撐,這個利多因素日益消失,勞動力豐沛的越南、孟加拉與印度等將取代中國,接手低利潤率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甚至當前中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已達越南的兩倍。
此外,當中國人口結構持續朝高齡化社會的方向邁進之際,勢必得增加用於衛生、醫療和養老等方面的資源投入,如此一來將增加中國財政負擔,衝擊經濟發展。
澳洲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of Policy Studies)的模型顯示,若中國不改變養老金制度,至2100年中國在這方面的支出將增長5倍,從2020佔GDP的4%提高至20%。
而對於像是澳洲這樣的資源出口國而言,中國人口的變化可能導致澳洲等國的出口,轉向其他國家的製造商,對於美國在內的商品進口國而論,進口商品來源將逐漸轉向其他的新興製造業中心。
(新聞來源:中央社)
相關新聞
-
降對中關稅?傳拜登政府分歧深 考慮雙軌並行
2022-07-03 19:55:03美國通膨飆升,減少對中國關稅能否舒緩消費者壓力成為白宮討論焦點,但拜登內閣似乎意見分歧。據傳美方正在考慮雙軌並行,意即削減部分消費品關稅,同時提高其他商品的關稅。
-
戴琪:對中關稅是重要籌碼 不會放棄
2022-06-23 22:05:49近來,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內部,不斷有聲音表示,可以藉由取消部分對中關稅,來緩解美國當前的通膨壓力。外媒報導,美國總統拜登還在考慮當中。美國貿易代表戴琪22號表明,對中國的關稅是重要籌碼,不會放棄。
-
調查:近四分之一歐洲公司考慮遷出中國
2022-06-21 15:44:44中共嚴格封控措施,正削弱中國經濟前景,有近四分之一在中國的歐洲公司,正在考慮把投資從中國轉移出去。根據中國歐盟商會調查報告顯示,約23%的受訪企業正在考慮把現有或計畫的投資遷出中國,是十年來最高數字。商會副會長貝漢津(Bettina Schoen-Behanzin)指出,中共堅持清零政策讓各企業總部別無選擇,只能尋找其他投資地點,「世界不會等待中國。」
-
石斑擬銷日本 屏東養殖業者:成本提升難度高
2022-06-21 17:48:38中國以檢出禁藥為由禁止台灣石斑輸入,有日本養殖業者表達意願洽談進口台灣石斑,對此,屏東養殖業者表示,從飲食文化、包裝成本提升,研判市場不大,難度高。
-
官方清理津貼標準 深圳煙台教師面臨大幅降薪
2022-06-21 17:29:01去年以來,中國多地清理機關事業單位的津貼,深圳、廈門、蘇州、煙台等地教師反映部分津貼被取消,導致月收入下降10%至40%不等,當初招聘時的「高薪」如今成為空頭支票。
-
中共海警船航行釣魚台海域 日本政府提出嚴正抗議
2022-06-21 17:05:47有兩艘中國海警局的船隻今天凌晨航行在釣魚台列嶼(日本稱尖閣諸島)周邊海域,日本聲稱「領海」遭入侵,已透過外交管道向中國政府提出嚴正抗議。
-
大涼山婚宴揭赤貧現狀 拍攝者遭傳喚
2022-06-10 16:48:59日前,一段大涼山區的婚宴影片在網路爆紅,但拍攝影片者卻遭到警方訓誡,大陸鄉村的「赤貧」慘狀,讓中共所謂扶貧脫困的宣傳破功。
-
曝光上千設施 台灣大學生自製共軍基地圖
2022-06-21 14:27:08中共升高台海緊張,一名台灣音樂系大學生,在業餘時間繪製了一份中共軍隊地圖,為大眾了解中共軍隊基地佈局提供了便利。
-
英媒:譚德塞認為COVID-19病毒是武漢實驗室洩出
2022-06-19 12:43:44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位政府消息人士稱,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私下認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是2019年從武漢實驗室洩出病毒導致。
-
王毅訪問失利 中共未與太平洋10島國達協議
2022-05-30 21:45:54火線新聞來看到,中共企圖控制太平洋地區的計劃落空,今天,中共外長王毅今天在斐濟,與10個太平洋島國進行外長會議,不過,由於一些國家表達了深切的擔憂,11個國家無法就全面的貿易和安全草案達成一致。
-
撰書揭中共掠奪戰 法記者:北京無法讓我噤聲
2022-07-03 21:35:31法國記者董尼德的「中國大掠奪」中文版將在台灣上市。他向中央社表示,中國背叛了世界,成為可怕的掠奪者,全球對中國的態度已完全改變;他分析中國面對強勢同盟,對台不敢輕舉妄動。
-
中共打壓台灣芒果 吳釗燮:怎找到水果鼻子做PCR
2022-07-01 22:55:00中國澳門以台灣芒果驗出Covid-19為由暫停輸入,外交部長吳釗燮今天反譏,這是經濟脅迫,用的是怪異又毫不具說服力的偽裝,「到底他們怎麼找到這水果的鼻子來做PCR檢測?」
-
日經:台灣晶片是抵禦中共侵略的矽盾
2022-06-01 16:35:46日媒報導,台灣晶片業是抵禦中共侵略的矽盾。地緣政治分析師利有姆・吉布森(Liam Gibson)在日經亞洲評論指出,如果北京試圖以武力佔領台灣,美國除動用軍力保衛台灣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多邊半導體制裁,來加強威懾中共,防止戰爭的可能性。
-
印媒:巴基斯坦向中共買艦艇、坦克不堪使用
2022-06-21 12:13:32根據印媒《歐亞時報》報導,美國國安專家法布里發現,巴基斯坦2005年向中共購買、2009年取得的4艘 F-22P護衛艦存在缺陷,搜索和跟蹤雷達在大功率傳輸期間出現故障,無法鎖定目標。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導彈失效,進而破壞了關鍵任務目標之一。報導指出,這不是巴基斯坦第一次遇到中國製造的國防裝備問題。今年2月,巴基斯坦陸軍從中國進口的VT4主戰坦克,和203毫米牽引式重型火炮都面臨質量和可靠性問題。除此之外,約旦皇家空軍、孟加拉國空軍等也都曾經買了中國製軍武後發現不堪使用的情形。
-
獨家專訪!日本漁養殖霸主:為台奔走 怒中共以商逼政
2022-06-21 22:07:32好,中共近日宣布禁止進口台灣石斑魚,影響台灣數千公噸的石斑魚出口。我們獨家專訪到,願意出手相助的日本最大鮭魚業養殖集團總裁林慎平夫婦,他們表示,不能接受中共以商逼政的作法,願意為台灣石斑魚奔走,善用集團渠道通路,全力推動台灣石斑魚進口日本。
-
北約峰會聚焦中共 學者:歐洲關注南海航行自由
2022-07-01 17:03:23日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新戰略將中國指為「系統性挑戰」。學者分析,中國近年對周邊海域的排他性海權主張,和挑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都令北約感到擔憂。
-
中企買北達州農地 美議員憂空軍無人機技術外洩
2022-07-03 12:10:07媒體報導,一家中國企業最近在北達科他州美國空軍基地附近購買農地,由於這座基地擁有敏感無人機技術,國會山莊議員擔心北京以此為據點,進行間諜活動。
-
哪些台版書不能進中國?業者說標準越來越嚴
2022-07-04 20:49:31有中國的書店業者表示,現在要進口台版書,標準越來越嚴。以前只是特定作家如高行健的作品不能進,現在是擴大到特定出版社如八旗的作品都進不了中國。
-
北約秘書長預告最大變革 30國52%公民負看中共國
2022-06-27 23:44:40接續G7峰會,北約領袖峰會29日將登場。秘書長史托騰柏格週一(27日)記者會預告,本屆峰會首度邀請印太四國參加,將展開一場冷戰以來最大的變革,戰略概念也首次納入中共構成的威脅,以及因應恐怖主義、網路與混合威脅的方法;將預先派駐部隊防衛特定盟友。
-
830項中國農產禁入不變 陳吉仲:台灣要走正常貿易
2022-06-22 16:45:59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天說,禁止830項中國農產輸入有其背景,政策不會改變;台灣農漁產品要永續,要走正常貿易機制,中國暫停輸入台灣鳳梨的問題已解決,石斑魚等也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