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回流欠東風 工商界:海外資金不該課稅
【新唐人亞太台 2018 年 12 月 19 日訊】好,貿易戰推動台商加速供應鏈搬遷,財政部也研擬推動海外資金匯回專法草案,不過針對稅制配套,工商界有不同聲音!許勝雄認為,海外資金匯回台灣,不應該課稅,否則是「本末倒置」,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則是指出,不少業者確實打算回流,建議政府提早協助業者因應。
美中貿易戰未歇,政府推動海外資金回台專法,媒體報導,海外資金匯回台灣,研擬採取專戶控管,專法第1年如果資金,投入實體投資,稅率為10%、第2年為12%。不過方案尚在討論階段,已經引起工商界不滿。金仁寶集團董事長 許勝雄:「本來存在海外,而沒有辦法產生價值效益的錢,那我們把它引流回來,讓他對台灣的社會跟經濟活動,產生它的功能,這個才應該是鼓勵它回來主要的訴求,而不在於你回來了以後,你還要不要扣他稅的問題,我想這個是有一點,比較本末倒置吧。」
許勝雄認為,鼓勵台商回流卻把焦點放在課稅,是本末倒置,建議政府開闊心態,工商界有不同聲音,也凸顯台商,確實有供應鏈搬遷需求。
和碩董事長 童子賢:「因為這一波全球的這個,貿易區塊的擠壓,碰撞、競賽,很多台商事實上是有回台的意願這樣子。但是首先也不是所有的產業型態都適合。」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台商 回流適合高價值產業,政府應該實地調查廠商需求,協助業者提早因應。
和碩董事長 童子賢:「就是說台灣的土地比較稀有、比較珍貴,台灣的人力供應也更緊,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其實應該要取,有更好的附加價值的,產業發展方向。」
美中談判存變數,目前仁寶啟動台灣廠生產線、緯創重啟菲律賓廠房,由於大規模在台擴廠不易,和碩計畫在印尼巴淡島布局,設立協力型態工廠,並在越南,尋找合作廠商。
新唐人亞太電視 胡宗翰 沈唯同 台灣 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
川普加關稅、制華為 加速台商回流和碩入榜
2019-05-25 21:19:55台商回流再傳捷報,經濟部週四(23日)通過6件投資案,電子五哥之一的和碩也回台投資。目前累積總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3100億元。經濟部長沈榮津在立院備詢時指出,因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大陸加徵關稅,以及制裁華為等措施逐漸明朗,使得台商回流有更加積極的現象,預估投資額有望達6000億元。
-
台商回流外商看好 政院:4年打造先進製造中心
2019-11-22 21:09:03台商回流趨勢,明顯正在加速,就連產業界都看到趨勢。行政院周五召開記者會,宣示未來四年要打造台灣成為亞洲高階製造及研發中心,並公布四大主軸規劃方向,具體措施明年初就會正式公布。
-
台商回流速度沒放緩!累積投資6158億元
2019-10-18 22:38:12帶您看到台商回流本周的新進度,昨天(17日)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通過被動元件大廠千如電機,回台投資6億元,累計台商回台投資已有147家、金額達6158億元,預期創造超過5萬3千個就業機會,經濟部表示,後續還有2、30廠商,等待審查。
-
童子賢肯定台商回流:不應因選舉扭曲真相
2019-11-21 12:59:13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批評,台商回流投資台灣作假,議題持續延燒,今天(21日)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出席活動,被媒體問到時表示,那麼多台商回流,就是因為知道中國大陸投資環境惡化、風險高,台北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也表示,討論資金來源是海內還是海外,根本是假議題。
-
中共嚴管台商企業出走 工具機業者向政府求援
2019-09-02 15:25:339月美國針對中國大陸關稅再度升級,也加速台商資金從海外回到台灣,不過就有工具機業者急向政府求援,因為在中國大陸想要轉移生產據點,竟然面臨各種刁難,加上工具機訂單下滑,就怕出現新一波倒閉潮,值得相關單位高度重視。
-
看見台商回流!謝金河:台幣變超強貨幣
2017-02-07 13:15:08從三義木雕到嘉義馬稠園區,近來,傳出多件台商回台投資案,總統蔡英文也公開表示支持;財經專家謝金河今天評論,台商回流,也加速新台幣升值。
-
【十大新聞】美中貿易戰 台灣戰略地位突顯 促台商回流
2019-01-02 09:55:26來看到,2018台灣十大新聞,第一名。2018年,國際局勢變化快速,美國針對中共不公平貿易,進行關稅制裁,也就是「美中貿易戰」,針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徵關稅,而台灣因應美國印太政策,台灣的戰略地位也更形重要,美中貿易戰,等於間接的讓台商加速撤出中國,回流台灣。
-
台灣拿下全球智慧城市5座 優勢在哪裡?
2016-10-28 21:27:48智慧城市是全球發展趨勢,根據最新的智慧城市名單,在21個入圍城市中,台灣就占了5個,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說,台灣具有資通訊產業(ICT)的優勢,建議台灣成為東方矽文明的發想地。
-
謝金河:紫光謎樣集團 董監事竟零持股
2015-12-18 10:51:39中國紫光買台灣的話題,持續受議論,財經專家謝金河在臉書上PO文表示,來自中國的紫光集團其實就像一團謎,讓人摸不著底細。謝金河說,這個集團最近在台灣到處用鈔票砸人,但從財報上實在看不出紫光有那麼大的威力,「最奇怪的是董監事零持股,這個現象很不尋常。」謝金河還說,「我問記者,你暸解多少趙偉國這個人?他是什麼來歷?大家都說不出所以然。」
-
廚具、輪胎大廠也回流! 總資金下週將破6000億
2019-09-06 07:08:07投資臺灣事務所,昨天(5日)召開第33次歡迎臺商回臺聯審會議,系統電子、博大科技、台灣櫻花、泰豐輪胎、台橡公司、麗瑞嘉,6家臺商加入投資陣容,共帶來超過85億元、1037個就業機會。截至目前已有129家廠商響應臺商回臺投資方案,累計投資金額達5,767億元,可望帶來50,609個本國就業機會。
-
處境風雨飄搖? 謝金河:2點可見台灣穩健茁壯
2020-10-15 20:16:39再來看到,副總統賴清德和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天一起出席金融獎頒獎典禮,謝金河在致詞時表示,台灣走過漫長歲月,經濟不斷茁壯,台股過了1萬3千點之後沒崩盤,台幣也不斷升值,這些都顯示著台灣的未來。
-
外媒關注台灣製造趨勢 彭博:此貨來自台灣
2019-05-17 22:24:22美中貿易戰持續升級,最新一期的美國彭博商業週刊在封面故事,就以「此貨來自台灣」為主題,指出部分台商和港商,正把廠房搬離中國大陸。今天(17日)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受訪時表示,不只台商回流,外商加碼投資台灣也非常普遍。
-
核四停工損經濟?許勝雄郭台銘不同調
2014-04-29 21:08:43核四停工對經濟造的衝擊究竟有多大?在工商界也有不同意見,工總理事長許勝雄認為,核四停工,台灣製造業競爭力不再,不過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表示,台灣必須要做產業結構的調整,應該趁這次核四爭議,好好思考台灣產業結構怎麼轉型升級,往節能環保發展。
-
半導體供應鏈質變 黃崇仁:不懼中共挖角人才
2019-11-12 20:50:08美中貿易衝突,擴及到科技戰,台經院分析未來將進一步轉變為供應鏈脫鉤,出現以美國為首的非紅供應鏈,以及中國大陸為主的紅色供應鏈,兩大體系競爭,中國大陸會加快推動半導體國產化,台灣廠商須嚴防人才挖角。力晶董事長黃崇仁表示,對台灣廠商有信心。
-
貿易戰成陸經濟催命符 台商回流創新高
2018-09-03 13:47:55美中貿易戰,正加速外資撤離中國步伐,來看到,投審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台商匯回台灣的金額,創下新高,達到81億元。此外中國出口數據,已經連續三個月呈現下滑,而外商基金經理人,對今年中國市場投資,也抱持較為審慎的態度。
-
和碩迎接AOE時代 AI機器人新品打頭陣
2018-06-08 21:25:56國內組裝代工廠之一的和碩,宣布全面進軍人工智慧,今天由董事長童子賢帶頭,大規模展示新品,秘密打造的全方位家用機器人,還有具備保全和定位能力的商務機器人,都是首次亮相,童子賢認為,AI將影響帶動電子產品發展,台灣更具備優勢。
-
營造職場友善家庭 政府企業齊承諾
2011-05-11 20:10:38台灣多數勞工,面臨工作時數過長,或是經常加班等問題,而縮短了與家庭相處的時間,政府與企業主該如何協助員工的「友善家庭」,也就格外受到矚目,有調查發現,近七成CEO曾為事業犧牲家庭,九成四希望多點時間陪家人。為了推動職場友善家庭計畫,第一夫人周美青親自出席活動,表示支持。
-
貿易戰後首家!中國台商返鄉加工區投資7億
2018-10-26 08:12:28再來看到,受美中貿易戰影響,不少在中國大陸台商,考慮鮭魚返鄉,昨天,經濟部核准貿易戰開打後,首家台商回台進駐加工出口區的投資案,這是從事石晶地板生產製造的峯美木業公司,將進駐台中中港園區,投資金額達7億2214萬元台幣,約可以提供國內170個就業機會,年底就可以營運。經濟部日前證實,已經有30家台商,有計劃鮭魚返鄉。昨天,商總代表,會見總統蔡英文時,建議給予台商回流資金10年優惠稅率。蔡英文說,各部會正著手整合租稅問題意見,會協調出一套法令版本,讓更多台商願意回流。
-
史上最長!台灣對美國出口連31月紅
2019-05-08 08:19:31好,貿易戰促使台商回流,今年金額已達兩千億,另外,財政部昨天公布統計,台灣4月對美國出口年增21.5%,對美出口「連31紅」,是有紀錄以來,為期最長;其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增幅達56.6%;累計今年前4月,中國大陸與香港雖然還是台灣的第一大出口地區,但占比38.3%,年減10.6%。美國是第三大出口地區,年增19.9%,呈現「中消美長」態勢。
-
嘉義公館滯洪池 浮力式太陽光電站啟用
2020-10-14 08:26:18歡迎回來,嘉義中埔公館滯洪池浮力式太陽光電站12日正式啟用,這是台糖滯洪池首座浮力式太陽光電廠,也是國內少有的MW等級的滯洪池電廠。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台糖公司董事長陳昭義、嘉義縣長翁章梁都受邀前往觀禮,見證這歷史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