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福聯盟:1成2高中生心理壓力大 專家建議納定時檢查

兒福聯盟透過DASS21情緒自評量表,針對全台12到17歲的國高中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有超過一成的學生壓力程度達嚴重等級以上。(圖/兒福聯盟提供)

文:葉立斌(NOW健康) 

社會不斷在進步,若論物質享受,現代父母能給予的、孩子所獲得的相比過去絕對豐富許多,但是我們的孩子有因此變得比較快樂嗎?兒福聯盟透過DASS21情緒自評量表,針對全台12到17歲的國高中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有超過一成的學生壓力程度達嚴重等級以上,其中高中生(16.0%)的壓力指數更將近是國中生(8.2%)的兩倍之多。除此之外根據衛福部於2021年公布的統計報告更指出,「自殺」已攀升至15到24歲青少年死因第2位,顯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迫在眉睫。


12%學生壓力達嚴重等級 課業壓力干擾最多


兒福聯盟白麗芳執行長表示:讓孩子健康快樂長大應該是我們共同的期盼,但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壓力愈來越多,也離快樂越來越遠了,兒盟期待透過《2023年國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的公布及後續系列的社群宣導,期待社會重視青少年憂鬱問題,一起齊力撐起情緒保護傘,讓孩子們心情即使烏雲壟罩時候也能正向面對!

諮商心理師鄧善庭從專業醫學角度,提出正確的情緒溝通與抗憂解方。(圖/兒福聯盟提供)
諮商心理師鄧善庭從專業醫學角度,提出正確的情緒溝通與抗憂解方。(圖/兒福聯盟提供)

兒福聯盟透過DASS21情緒自評量表,針對全台12到17歲的國高中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有超過一成學生(12.2%)壓力程度達嚴重等級以上(嚴重7.7%、極為嚴重4.5%),其中高中生(16.0%)的壓力指數更將近是國中生(8.2%)的兩倍之多。


綜觀現代孩子的壓力來源,前3名分別為學校課業(76.9%)、未來前途(67.3%)及交友人際(43.0%),除此之外,容貌外表(35.2%)、家庭經濟(20.2%)、親子關係 (20.3%)也是青少年常見的困擾議題。值得關注的是,本次調查中有近兩成 (19.6%)學生表示十分擔憂身體健康與疾病侵害,足見Covid-19疫情對兒少身心帶來相當大的衝擊和影響。


多達17%孩子不跟任何人談心 或先找網友再找輔導老師


調查更發現,青少年自評有1成7憂鬱程度達嚴重等級以上(嚴重8.1%、極為嚴重8.9%),高中生更高達2成3。遭逢情緒議題甚至陷入憂鬱的兒少亟需大人給予關懷和重視,但實際上卻缺乏抒發情緒的管道,兒盟調查結果顯示,多達7成學生在遭遇情緒困擾時會優先選擇跟友好的同學或朋友商談,其次才是父母(40.6%),也有17%的孩子不跟任何人談心,自行消化負面情緒,不但學生們主動向學校老師求助的意願普遍低落(10.5%),連尋求網友幫助(9.8%)的比例都高於擁有專業知識的輔導老師(5.6%),讓人不禁擔憂這些非正統的意見分享和引導,是否反而會讓青春期的孩子對憂鬱情緒產生錯誤認知,進而阻礙他們學習正確的紓解方法。 近4成兒少社會能力和社會支持不佳,其中近4分之1達嚴重憂鬱。


除了升學壓力,青少年在成長階段中會持續面對家庭、同儕及自我等不同方面的挑戰,若能經由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團隊精神發展出足夠的「社會能力」(social competence),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情緒調節功能,當他們遭遇不同形式的困難課題時,就能更有餘裕的處理壓力。交叉分析數據也顯示,社會能力越高的學生,感受到壓力和憂鬱的程度也會相對較低,其中憂鬱嚴重以上的比例甚至可差到近一倍(21.2% vs 11.8%)。白麗芳執行長表示:所以協助青少年培養包括溝通、合作、聲明、負責、參與、同理及自我控制...等等的社會能力是相當重要的,將能幫助孩子建構更優質的健康心理素質。


此外,來自於父母、老師、朋友的「社會支持」,同樣也是重要的健康心理指標。兒盟透過簡化的CASSS問卷請國高中生自評,發現學生們認為自己較為缺乏的支持項目包括,近3成(29.8%)學生認為父母鮮少對外表現出以自己為榮,也有孩子覺得平時很少得到父母稱讚(24.4%),或是當自己需要有人引導、幫忙做出決定時,父母總是缺乏耐心陪伴(23.4%)。而在同儕互動方面,則主要認為同學較少找自己一起參加活動(18.8%),或是當自己犯錯時沒有得到友善提醒(18%)。而若比較父母、老師和同學相同的兩個題目:有24.4%青少年認為父母從未或很少在自己有好表現時給予稱讚,但老師和同儕的比例卻只有11.5%和17.2%;此外,22.9%的青少年認為父母從未或很少在犯錯時好好跟他說,老師和同儕則分別為11.4%及18%,從這兩題看來,相較於老師與朋友,青少年認為自己較少得到父母的支持。


和社會能力相同,無論青少年在生活中獲得的社會支持來源是誰,只要有人願意傾聽、理解,讓他們感受到被愛、被關心,孩子們的憂鬱和壓力指數都會明顯降低許多。但另外我們擔心的是兒盟從分析結果中也發現,台灣目前有近4成(37.9%)青少年既沒有具備足夠的社會能力,也得不到良好的社會支持,導致這些孩子的嚴重憂鬱程度比例高達23.7%。該如何活用社會與家庭資源幫助青少年重拾健康心靈,是大人們都該用心思考的議題。


12%學生壓力達嚴重等級 課業壓力干擾最多


許多青春期孩子由於情緒調節能力不夠健全、問題解決能力尚未成熟,導致他們對外發出的求救訊號很容易被大人粗糙貼上「叛逆」、「草莓族」、「抗壓性低」的標籤,以致加重憂鬱心情,甚至出現自傷、暴力等行為。於記者會上,兒盟請來王中平、余皓然、韓菲一家共同擔任愛心大使,分享他們的家庭正向溝通經驗,另外兒盟也將安排座談會,邀請圖文創作者豆苗先生以自身經歷聊聊他透過插畫療癒自己與他人,以及對抗憂鬱情緒的心路歷程,並由鄧善庭諮商心理師從專業醫學角度,提出正確的情緒溝通與抗憂解方。


家庭和學校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場域,也是最依賴的避風港,兒盟呼籲應多加重視青少年情緒議題,在孩子的心情陰天下雨時,可以張開保護傘,提升兒少社會支持。


首先兒福聯盟提醒家長應當多和孩子聊天,提供正向鼓勵及協助。父母的支持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響尤為顯著,但青春期孩子容易和父母產生衝突,也常覺得不被理解,建議家長增加和孩子相處及談話的時間,當孩子主動分享他所遭遇的困難時,多多給予正向鼓勵和協助。


另外應當增加兒少心理健康的正確知識。青春期的孩子很纖細,他們容易因缺乏與朋友或家人的連結而感到孤單、寂寞,也積極的在人際互動中尋求自我認同與安全感。藉由情緒教育,孩子可以正確學習如何覺察負面心情、主動表達自我及尋求支援,降低憂鬱纏身的機會。


擴增線上輔導資源,增加校園輔導資源的可近性。根據兒盟2022年調查發現,多達78.5%的學生基於沒有時間、距離教室太遠、隱私保護不足等原因拒絕使用輔導室,兒盟建議,學校應加強宣導輔導室功能、配合學生調整會談時間,並增加輔導資源的隱密性,例如增設線上一對一談話功能,讓孩子遇到情緒困境時可以隨時取得抒發管道。


將心理健康納入定期常規檢查,孩子身體不舒服可以用肉眼觀察,但心理生病了卻很難看得出來,兒盟建議政府應規劃將心理健康評量納入定期檢查機制,比照護眼護照提供青少年「護心護照」,教導孩子心理健康知識、簡易評估問卷和相關諮詢資源,針對高風險兒少也應定期關懷、適時轉介及長期追蹤,以便隨時掌握孩子的身心健康。

青少年「護心護照」。(圖/兒福聯盟提供)
青少年「護心護照」。(圖/兒福聯盟提供)

最後兒福聯盟提醒,兒少的社會能力可以從日常生活裡慢慢培養、鍛鍊,兒盟提供少年專線和LINE@線上聊服務,讓13至18歲的孩子可以隨時找社工訴說生活中的各種煩惱,另外,兒盟也在台中一中街設置「少年+」,提供兒少一個休憩身心、學習人際互動的多元空間。 針對育有18歲以下子女的照顧者,兒盟也設置了親職教養專線,由專業社工傾聽家長的教養困難,一起尋找最合適的解決方法。

王中平夫婦與女兒一同出席,直呼「父母應當是孩子最大的後盾」。(圖/兒福聯盟提供)
王中平夫婦與女兒一同出席,直呼「父母應當是孩子最大的後盾」。(圖/兒福聯盟提供)

 

★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可撥衛福部專線「1925」、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