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樹下種草 口味香甜

【新唐人亞太台2013年11月5日訊】彰化二林鄉有位謝姓果農,原本是從事裝潢業,回鄉轉行種植高經濟價值的火龍果,面積達到五分地以上,不過這火龍果樹下面是種植一堆雜草,到底是做什麼的呢,帶大家到現場去看看。

果農 謝新科:「正常的白色(火龍果)的形狀,然後紅色(火龍果)的形狀是圓的。」

果農謝新科仔細講解,如何分辨火龍果的品種,不過,這火龍果樹下為什麼長滿了雜草,還得靠人工來除草。

果農 謝新科:「以前的慣做方式,就是草要除掉,除草一定要除草,就是噴掉,噴掉就是要有年年春,巴拉刈那些殺草劑,我就是不用殺草劑,我一貫的做法,草我都不曾再噴,要就去拔,不然就是割一割」

也許就是這樣的堅持,讓這些紅肉和白肉的火龍果,在不受農藥污染的環境下,格外香甜。

民眾:「很甜,兩個都很甜,甜味的感覺不太一樣,白色平常滿常常吃,但是感覺可能是現採現做,所以覺得比平常甜的多。」

除了將結果後的火龍套上紙袋,防止果蠅叮咬造成賣相變差,最特別是在架子上掛著燈泡,用額外的照明來延長採收期,也讓果農謝新科增加收益。

果農 謝新科:「比較不會被叮咬之後,拍賣價格就很醜。在拍賣市場表皮很醜,他就類為比較沒有高價值。

(點燈)可以延長它採收期間,可以多好幾批(期)花出來,至少兩批以上。」

在管理過程中,謝新科堅持不噴除草劑,任由雜草叢生,這樣的耕作方式,被農業委會水土保持局列為社區示範區。

果農 謝新科:「我們社區有參加農村再生,然後我們加入跨域的,跨域的是全省的第一個示範區,我這裡就選到了。」

用雜草保濕土壤、點燈、以及自動水源灌溉,選擇順應自然的種植方式,雖然費時費工,但是種出來的果實香甜,讓謝新科覺得,辛苦也值得。

新唐人亞太電視 葉錫鴻 陳映甄 台灣彰化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