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玻璃罐美食興起 比利時大推吃薯條救農民

【新唐人亞太台 2020 年 05 月 15 日訊】餐飲業受到疫情衝擊,各國民眾的飲食型態也在發生改變。俄羅斯興起「玻璃罐食物」的風潮,一個玻璃罐就是一道菜,搭配快遞運輸,成為許多民眾餐桌上的最愛;而比利時因為馬鈴薯生產過剩,業者大力呼籲每週多吃一份國民美食「炸薯條」,希望幫助馬鈴薯農民和產業度過困境。

餐廳食品業者把熟食料理裝進透明玻璃罐中,一個玻璃罐就是一道菜,比新鮮蔬果擁有更長的保存期限,而且隨開隨吃。

受中共病毒疫情影響,居家隔離政策造成許多國家的商店和餐館乏人問津,於是俄羅斯吹起一股玻璃罐食物的外帶、外送風潮,新的飲食方式獲得廣大民眾喜愛。

老客戶 POLINA VORONOVA:「在我和我的丈夫下第一次訂單後,我們就對他們的羅宋湯、蔬菜鑲肉和手抓飯上癮了,這真是太好吃了!我的丈夫曾經說我做的羅宋湯是最好的羅宋湯,他從來沒有喝過更好的羅宋湯,直到這個羅宋湯出現。真是令人驚奇!」

這項飲食的發明者 亞歷山大(Aleksander Khasanov)在莫斯科下令居家隔離的前幾天,就開辦了「罐子裡的餐館」業務,讓無法出門的民眾也能快速方便的享用美食,其中最後歡迎的有:俄羅斯傳統菜酸奶牛肉、多汁的兔肉香腸和令人會心一笑的「單身者的選擇」,包含了煮熟的醃製豬肉塊。

新客戶 MAKS CHERNAVIN:「在我來說,這是一道美味佳餚,在您沒有時間或不想做任何東西的情況,又剛好自己也不是厲害的廚師時,它真的兼具美味和快速烹飪的好處。我喜歡它的製作方式和送貨安排,今天在線上下單,第二天就會收到了。」

比利時擁有招牌庶民美食 炸薯條,一直是冷凍薯條、薯泥、薯片等加工品的最大出口國,每年生產530萬公噸供應全球超過160個國家的市場需求,如今受疫情影響,馬鈴薯加工品需求銳減八成。

馬鈴薯產業集團總幹事 ROMAIN COOLS:「我們已經知道,今??年的總生產量達不到計劃中的三分之一。您可以想像對這整個行業中所產生的影響。」

比利時今年估計約有75萬噸的馬鈴薯不進行加工,這些馬鈴薯將部分出口、部分提供給食品銀行,或拿去餵養牛隻,其餘的則轉化為生物工廠的燃料,可能導致比利時農民損失1.25億歐元的總收入。

為了維護比利時的炸薯條文化,就算在防疫封城非常時期,薯條店仍然可以開張,促進大家對馬鈴薯的需求,避免造成生產浪費,業者也呼籲國民,只要每週多吃一份薯條,就能幫助農民與產業一同度過這艱難的時刻。

新唐人亞太電視 Sherry 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