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各國遇挑戰!共享經濟與在地化競爭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8 月 04 日訊】Uber在台灣引來軒然大波,不過我們要帶您看到的是,Uber在全球,除了遭遇抗爭外,市場經營也有挑戰,包括中國市場被併購,東南亞地區,也面臨本土的新創叫車服務強力競爭。

Uber網路叫車,短短6年時間全球攻城掠地,市值高達680億元,2004年進軍中國,但持續長年的市占爭奪,如今宣告不敵,不得不黯然退出。

(電話採訪)逢甲大學運輸管理系副教授 李克聰:「就是把Uber的相關的技術跟服務,完全引進他們的相關的方案當中,結果就占據了大概將近有八十幾的類似的叫車服務的市場,然後Uber就變成必須要跟他們(滴滴出行)合作。」

截至今年七月,Uber在中國的市占率只有10.91%,遠低於滴滴出行的76.14%,外界解析,包括蘋果執行長庫克,資金挹注滴滴打車,持續流血價補貼廝殺,尤其Uber主打的網路叫車服務,並非無法模仿,長期下來,逐漸喪失既有優勢。此外在東南亞市場,Uber也遭遇嚴重挑戰。

主打在地化本土叫車服務的Grab,2012年成立於新加坡,在東南亞,推出機車計程車服務,還有包裹運送服務,在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穩居叫車平台App下載率第一,連Uber都難望其項背。《華爾街日報》報導,Grab 從本土市場出發,主打在地化服務,是 Grab 與 Uber 的差距所在,也是最大優勢。

(電話採訪)逢甲大學運輸管理系副教授 李克聰:「如果我們本身計程車已經有這種服務的話,我們對Uber的需求就會下降,這時候Uber就必須要跟我們來做配合,我特別去強調,Uber在全世界應用的方式,就是先衝撞原來營運的體系,那有些地方會成功,有些地方就會很不順利,是不是順利,完全看當地計程車的供需。」

Uber在台灣引發小黃業者不滿,但回歸原點,依舊是四個字,市場供需。當價格、品質站在同一起跑點,本土業者,因為了解在地化需求,反倒更具競爭優勢,各國市場面對Uber的反應,或許能成為台灣官方、業者參考。

新唐人亞太電視 胡宗翰 沈唯同 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