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Uber衝擊小黃 創新 VS.合法如何解套?|新聞最聚焦

【新唐人亞太台 2016 年 08 月 20 日訊】共享經濟的概念,這幾年在全球發酵,不過,卻也衍生許多爭議,在台灣,Uber不僅被爆出高額的逃漏稅,影響計程車生計,甚至交通部長賀陳旦,都曾說,Uber只是網路媒合,談不上「共享經濟」,政府應該如何面對未來更多類似Uber的經營型態?我們的專題,帶您探討。

App打開,手指點一點,沒幾分鐘就來一輛高級轎車。開車的司機,不是專職,平常上班當工程師,每天兼差幾小時,當Uber司機,賺賺外快。

Uber司機:「六七趟,就大概差不多在一千,因為假日它比較多加成。 反正工作之餘,就可以再兼差。」

還有跑了十幾年的計程車老闆,退休後也開起Uber,因為客人買單,生意都跑到那邊去了。

Uber司機:「我計程車跑了十幾年,(所以你之前從計程車這樣退下來?)對,所以我知道計程車的收入,我也知道計程車一些問題跟毛病,就是說它的競爭,它為甚麼競爭不過Uber,Uber一下把它生意搶光光,就是因為它這些缺點嘛。」

Uber為什麼這麼夯?只要家裡的白牌車加上良民證,人人搖身一變就成兼差司機,以資費來看,Uber標準車收費,起跳40元,每公里12.5元,平均只有小黃的七折,高C/P值,讓消費者很買單。駕駛員職業工會理事長鄭力嘉初估,Uber四年下來,在台灣營運超過千萬趟,營收少說30億元,但Uber沒有營業用駕照、營業用保險和牌照,相較計程車、合法租賃車,成本大大降低,也打亂市場行情。

計程車業者 黃先生:「起跳價,70塊,這個是政府制定的,Uber如果今天這邊車少,他可以兩倍三倍在收,可是我們計程車不行。」

計程車業者 :「生意至少掉三成,KTV看看,出門拿手機再找車子的,那就是在叫Uber的」

傳統計程車成了新創服務Uber來台後,最大犧牲品,今年6月開始,計程車業者發動千輛小黃示威,包圍立法院、行政院,規模一次比一次大。

計程車公會全聯會理事長 梁平良 (2016.7.11 ):「就不是運輸業,你怎麼可以來經營我們運輸業、計程車業來繳稅,根本就不合法。」[6]

台北市汽車駕駛員職業工會理事長 鄭力嘉(2016.8.4):「大家去想一想,一個合法的,去跟非法的,怎麼競爭?」

有業者表示,北部計程車約有5萬6千輛,佔全國計程車2/3,如今空車率已經高達65%,明顯供過於求,等於一百輛計程車在街上跑,就有65台閒置浪費,Uber進入搶市,讓情況更加惡化。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副教授 羅孝賢:「我們是一個嚴重,特別是在台北地區,它是一個嚴重供過於求的狀況。它(Uber)就覺得它是運輸服務業嘛,但是事實上呢它的最終產品卻是運輸。」

真理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 朱純孝:「它(Uber)並不是真的去媒合兩個有需要的使用者,去使用同一台,不管你是計程車也好,或者是私家車輛也好,而是它特別為了某一個使用者,特別再去開出一台車,那這個其實,嚴格講起來,它(Uber)並不是這麼符合共享的定義。」

交通部長賀陳旦18號表示 :Uber「談不上共享經濟」,因為Uber沒有自己的人、車,僅在網路上媒合,但實際上,卻是代表一次運送過程,在台灣卻不但沒繳稅、對消費者沒保障,更害得合法就業人的生計受影響。

交通部長 賀陳旦 (2016.8.10 ):「我想這件事情還是要強調,政府沒有不處罰,交通部立場,從頭就是認為,對於不合法再繼續用這種Uber型態在經營的這樣的一個公司,我們會繼續主張處罰。」

Uber台灣區總經理 顧立愷 (2016.6.28 ):「其實我們一直以來都非常希望納入本土台灣的一個法規,這一個其實我們在全球,我們在營運的所有的國家所有的城市來講,都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從全球情況來看,Uber媒合乘客和自用車司機的營利模式,實際不是資訊服務業,而是網路派車業更為貼近。三大爭議,包括資訊平台不對乘客擔負 責任,跨國收費規避繳稅,以共享概念迴避列管,在多個國家都出現抗爭,德國、法國、韓國、日本等政府,更宣布全面封殺。

民眾 楊先生:「我覺得還是要照顧所有合法人的一些權益,會比較理想。」

民眾 尤先生:「這樣的話我想還是要符合一些,國內的一些計程車司機的法規,我想會比較安全。」

民眾 李小姐:「我還是滿希望Uber能夠留在台灣的,因為你要有競爭,競爭才能提升整體的素質阿。」


民眾的看法兩極,象徵Uber的爭議裏頭,「創新」和「合法」好像始終互不相讓,用新科技解決既有的問題是創意,但Uber老鑽法律灰色地帶,兩者之間又該如何平衡?

呼叫小黃App創辦人 周立瑋:「合不合法是底線,總不能你說非法,然後打著新創的旗子,那這樣那些守法的人都是笨蛋嗎?產業本來就是跟著你用甚麼手段無關,你不要說原本可以的事情,因為網路這個就不行了,原本非法的事情,透過網路你現在又可以了。」

對於Uber爭議,台灣最大本土計程車媒合平台,「呼叫小黃」App創辦人周立瑋認為,網路服務一旦牽涉到實際派遣,就應符合遵守派遣法規,不然就回歸媒合平台原有本質。

呼叫小黃App創辦人 周立瑋:「要是我反過來講,如果我們這些車隊,這些小黃,通通變成Uber,這樣大家能不能接受,這些計程車通通都不要不用考職業駕照,也不用有職業登記 證 ,全部都拿掉了。不用資格的人也可以來派遣,民眾能不能接受這樣子,政府今天對計程車完全不監管,如果可以,那我認為Uber就可以。」

誰說共享平台一定得遊走法律邊緣?本土新創業者Join Me,4月推出租賃車媒合平台服務,上線數個月打響名號,目標年底前,達成每月三千趟以上的媒合成績,業者說,從App一開始的設計到上線,從平台到開立發票,所有步驟都遵循法規,共享經濟唯有合法,路才能越走越廣。

Join Me總經理 于蓓蒂:「如果說大家循規一些正途,藉由一些正常的一些平台,不管是在政府的法令規定,或者是在稅務的規定上面,都能夠吻合的話,其實我覺得這個共享經濟它可以開展的很好 。」

手機叫車早已不是Uber獨有,平台建置更不是技術問題。交通部提出「多元計程車方案」,開放費率上限、車身車種自由化,要跟Uber抗衡。學者建議,政府應參照他國案例,要求Uber回歸平台定位,轉向與在地車隊合作,好尋求三方互惠互利。

逢甲大學運管系副教授 李克聰:「它必須要變成一個Uber台灣,變成要適應我們的國情跟一些限制,它才能在台灣合法的這樣子發展。 」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副教授 羅孝賢:「那台北的例子,或台灣的例子,其實你可以去分城鄉,如果你到譬如說台中、高雄,計程車數量比較少的地方,今天Uber說不定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

真理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副教授 朱純孝:「 它(Uber)就利用現有的計程車業者的這個車隊,實際上發揮它媒合的這個優勢,讓彼此之間都能夠獲利,我覺得或許是一個好的解套的方式。」

新政府面對Uber,從態度曖昧轉向試圖居中協調,行政院長林全強調,營造公平競爭也不能拒絕競爭,後續如何界定白牌車營業問題,政府勢必得拿出辦法。既有的計程車業者也得加速升級轉型,讓整體交通運輸產業,逐步走向雙贏局面。


文字採訪:沈唯同
攝影剪輯: 陳輝堯

 

相關新聞

今日整點新聞

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

目前退出中共黨、團、隊總人數

隨處可看新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