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中共!立陶宛體育部長表態 不參加北京冬奧|寰宇掃描
【新唐人亞太台 2021 年 11 月 26 日訊】無懼中共!立陶宛體育部長表態 不參加北京冬奧
立陶宛因讓台灣設立代表處掛牌而遭到中共威脅與報復,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6日下午宣布,中共正式照會立陶宛,將駐立國外交機構更名為「代辦處」,而立陶宛體育部長則是開出國際第一槍,表態不會出席北京冬奧。
===
澳防長:中共曾派「間諜船」近外海情蒐達3週
澳媒報導,一艘中共「間諜船」在8、9月間於澳洲外海蒐集「敏感情報」。對此澳洲國防部部長杜登證實,今年曾有中共「間諜船」逼近澳洲領海長達3星期。杜登並在一場演說中:中共「引發不安」的行徑,不符合其促進區域和平繁榮的說詞。並舉中共對台灣的侵擾,及對香港實施國安法為例,斥責中共言行不一。
===
捷克總統剛出院又確診住院 任命新總理暫停
立場較為親共的捷克總統齊曼(Milos Zeman),25日因感染中共病毒(COVID-19)被送往醫院。在此之前,他因患病在醫院接受了46天治療,剛出院幾個小時又重返醫院。再度住院也意味著齊曼暫時將不會依照原定計畫、在26日任命中間偏右的反對派領袖費亞拉(Petr Fiala)為新總理。
===
美感恩節網購料創高 旅客人數逼近疫情前水準
美國國內旅客上周五出現疫情爆發以來創紀錄的旅客人數,預計連假期間全美旅客人次將達到2000萬人,逐漸接近疫情前水準。而根據分析公司Adobe Analytics的數據,美國消費者在感恩節的網購支出可能攀升到創紀錄新高。
新唐人亞太電視 整理報導
相關新聞
-
中共間諜船現蹤西澳外海 澳防長:侵略行為|寰宇掃描
2022-05-13 22:26:23澳洲當局在過去一週,追蹤到一艘中國間諜船出沒在西澳外海,且相當接近位於埃克斯茅斯(Exmouth)的一個海軍通訊基地,澳洲、美國和盟國的潛艇都使用該通訊站。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對此表示「擔憂」,國防部長杜登(Peter Dutton)則形容,這是北京的一種「侵略行為」。
-
以色列研究:第四劑不敵Omicron 澳增74人死亡
2022-01-19 22:05:23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力驚人,1月18日,日本單日新增病例突破3萬,澳洲「維多利亞州」疫情緊急。不過,以色列有研究顯示,即使接種第4劑疫苗也無法阻止感染Omicron。
-
中共無理喊停立陶宛牛肉進口 立外長籲國際團結抗共
2022-02-10 23:04:02中共持續對立陶宛經濟脅迫,中共海關署宣布9日起暫停進口立陶宛牛肉,並且沒有提出理由證明,台灣外交部對此表示嚴正譴責,並堅定與立陶宛站在一起,此前歐盟執委會就已經對中共不當的經濟施壓狀告上世界貿易組織,並獲得美國、英國與澳洲的支持。
-
懼立陶宛效應?法媒追問中共大使為何不斷交|中國一分鐘
2022-01-20 16:37:03北京因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名稱問題而降低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法國媒體近日追問「中共不與立陶宛斷交是否因害怕歐盟做出反應?」中共駐法大使盧沙野回應說,不是害不害怕的問題,希望立陶宛回到堅持一中原則的立場。目前,立陶宛效應持續發酵,中歐國家斯洛維尼亞總理也透露,正在與台灣洽談互設代表處。
-
美民調:比起烏克蘭 美國人更願捍衛協防台灣|寰宇掃描
2022-02-22 20:49:41美國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示警,烏克蘭危機牽動全球局勢,中共可能會藉此機會判斷是否在北京冬季奧運會結束後進攻台灣,美國民調機構「特拉法加集團」(Trafalgar Group)22日民調顯示,有過半數58.1%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政府應該下令美軍協防台灣,相比之下,85%民眾認為只須「有限度」地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即可。
-
立陶宛總理加入步槍兵聯盟 守護民主家園 |寰宇掃描
2022-03-12 21:33:38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立陶宛出現一波申請加入步槍兵聯盟(Riflemen's Union)的人潮,總數已來到1.2萬人,約1/3是女性。立陶宛總理席莫尼特今天也宣誓成為這個支援軍方和警察的準軍事組織一員。他們將接受軍事訓練,並根據任務需要、自願協助警察或軍方。
-
北京冬奧開幕 跨國議員籲勿忘中共威嚇台灣
2022-02-04 21:47:10北京冬季奧運今天開幕,串連全球5大洲約250名議員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呼籲各界勿忽視中共的人權劣跡,以及北京對台灣、立陶宛、香港的威嚇脅迫。
-
美參院外委會通過決議 挺立陶宛增進對台關係|寰宇掃描
2022-03-24 22:27:43美國參院外委會23日以口頭表決方式通過決議案,支持立陶宛增進與台灣關係。提案議員強調,立陶宛不為北京反彈仍與台灣站在一起、值得肯定,美方通過決議案就是要表態、與民主夥伴站在一起,同時向中共發出強而有力的訊息,美國不會坐視中共脅迫立陶宛。
-
控中企大疆賣故障無人機 烏克蘭轉用美國設備|寰宇掃描
2022-04-23 21:07:28《華爾街日報》引述烏克蘭官員稱,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大疆賣給烏克蘭的產品出現技術故障,指控大疆可能有意破壞烏克蘭國防防務,對烏軍和平民構成安全隱患,呼籲軍方禁用大疆無人機。就在放棄中國無人機後,烏克蘭上空可看到數百架美企的無人機在飽受戰爭蹂躪的城市中尋找倖存者,並尋找俄軍的藏身之處。
-
澳媒專訪吳釗燮:捍衛民主價值 不會屈服中共壓力
2022-01-31 20:03:08外交部長吳釗燮近期接受澳洲媒體專訪,說明台灣因應中國威脅、台灣與澳洲及立陶宛的關係,並表示台灣不會屈服於中國的壓力,將持續捍衛國家主權及民主價值。
-
印度外長:把烏克蘭、台海局勢類比「我很不舒服」|寰宇掃描
2022-02-23 22:28:20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19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言時將烏克蘭局勢和台海相提並論,印度外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表示,這種類比「讓我很不舒服」。他認為「不同問題有不同的歷史淵源、脈絡和參與者,硬做類比恐將造成誤導。作為印太區域的成員國,對我們來說,印太的問題很獨特」。
-
美助卿透露:賀錦麗親向宏國總統關切台宏邦交|寰宇掃描
2022-02-05 21:25:02副總統賴清德、美國副總統賀錦麗1月27日雙雙出席宏都拉斯總統卡蕬楚的就職典禮。美國國務院助卿尼柯爾斯表示,賀錦麗當時親自向卡蕬楚關切台宏邦交,卡蕬楚強調,她的政府會致力維繫與台灣的關係。尼柯爾斯相信雙邊關係會持續強健。
-
澳洲要求索羅門總理 勿與中共簽安全協議|寰宇掃描
2022-04-13 22:25:59澳洲太平洋事務部長賽索嘉(Zed Seselja)12日前往索羅門群島訪問,要求索羅門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不要與中共簽署一項有爭議的安全協議,該協議加劇了美國及其盟國長期以來的擔憂。美國副國務卿雪蔓12日也與索國外長馬內列(Jeremiah Manele)通電話,討論華府計畫在時隔29年後要在該國開設美國大使館。
-
立陶宛外長訪亞洲及大洋洲 將聚焦因應中共經濟脅迫
2022-02-07 13:11:27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6日啟程出訪亞洲和大洋洲,為立陶宛出口市場開拓新機會、落實供應鏈多元化等戰略。澳洲媒體報導,面對中共施壓,立陶宛和澳洲一樣,決定不向北京當局讓步,兩國外長將會面,交換抗衡中共的經驗。
-
這些國家都曾遭中共報復 美媒籲別讓立陶宛孤單
2022-01-14 13:06:52立陶宛深化與台灣關係,卻屢遭中共脅迫。美國媒體彭博社在社論中呼籲,西方國家應付出更多努力,協助立陶宛抵禦中共威脅。文章中說,除了立陶宛,捷克聲援台灣以及挪威批評中共侵犯人權之外,瑞典禁止中國5G技術和丹麥接待達賴喇嘛,都引來了北京的怒火。北京也曾經因為領土爭端,切斷對日本的稀土供應,南韓、澳洲、加拿大和菲律賓也曾因各種原因激怒中共,導致數十億美元出口商品遭到封殺。文中指出,目前西方國家的反應,無法遏阻中共的挑戰,建議歐盟應對受影響的企業和工人進行補償,並與美國和其他夥伴一起,幫助立陶宛貨物找到新市場。
-
北京隔離飯店伙食難下嚥 俄國冬奧選手以淚洗面
2022-02-06 16:13:44有些參加北京冬季奧運的選手不幸確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在飯店進行隔離,卻發現食物份量不夠、餐點難以下嚥,甚至沒有訓練器材,令他們感覺處境更慘。
-
立陶宛外長促各國阻中共侵犯人權 重申挺台
2022-02-11 09:11:05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出訪澳洲,他在坎培拉的國會大廈發表演說,並呼籲志同道合的國家共同對抗中共的經濟脅迫,否則中共會用這種手法對付更多國家。
-
丹麥.荷蘭跟進抵制北京冬奧 將不派代表團出|寰宇掃描
2022-01-15 21:30:562022 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將於2月初開幕,但因為中共迫害人權,歐美多國相繼進行外交抵制,不派官方交代表團出席。繼美、英、澳、日和加拿大等國之後,丹麥、荷蘭也表態,將不會派外交代表團前往。
-
減少對中依賴!澳洲、印度簽自貿協議「開經濟大門」|寰宇掃描
2022-04-02 21:24:50澳洲與印度兩國貿易部長4月2日以視訊會議,簽署一項重要的自由貿易協定。雙方從2011年開始貿易談判,協議具有「歷史性」,主要針對羊肉、羊毛、煤炭、龍蝦等產品。削減了超過85%澳洲出口印度的關稅。莫里森稱讚該協定在兩國間打開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大門」,是減少澳洲對中國經濟依賴的重要一步。
-
索羅門證實擬與中共簽「軍安合作」澳、紐關切|寰宇掃描
2022-03-25 23:10:502019年與台灣斷交的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政府官員24日向《路透社》透露,索羅門已與中共簽署一份警政協議,並準備向內閣送交提案,且考慮與中共簽訂包含軍事等方面的更廣泛安全協議。而此舉也引發澳洲和紐西蘭政府的憂慮與美國的關切。擔心可能衝擊區域安全。